近年来,全球各地电池着火事故频发,小到特斯拉车载动力电池,大到美国特斯拉Megapack储能电池设备3次失火。近日,韩国SK C&C板桥数据中心也发生锂电池起火事故,大量数据损失,韩国互联网服务出现空前的大面积瘫痪,相关公司Kakao的市值瞬间蒸发2万亿韩元(约101亿元人民币)。而上周我国海南莺歌海盐场100MW光伏电站储能单元也发生了火灾事故。
接连不断的事故放大了人们对储能行业的质疑:储能真的这么不安全吗?还能相信吗锂电池技术?


(莺歌海盐场事故现场)
从构成来看,锂电池储能电站主要分为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和电池舱四个层次,同时还要配备热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才能使多个单元协同工作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在如此复杂的运行要求上,储能电站的实际运作中也不让人省心。本来即使同一批次的电池,使用几年后,一致性也会降低,需要合理监测。而储能电池排列相对密集,极易导致连锁反应,加上“梯次利用”概念的盛行,有部分储能系统采用新旧不一的电池,导致电芯的一致性极差。电池的不一致性会导致个别电池产生过充、过放,增加了管理和监测的难度。这对于动辄上万个电芯的大型储能电站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梯次利用”技术的不成熟,去年我国发布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此外,之前我们曾经提到锂电池储能电站的中标价格差距很大,普遍在1.5元/Wh-2.02元/Wh之间。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除特殊原因外的低价储能EPC项目,通常都会在电池、管理系统和舱内设计上偷工减料,大幅增加了失火概率。许多投资者购买后甚至需要自行另外配置防火设施,这也增加了电站管理的难度。韩国在储能电站相关事故调查中,将储能电站事故致因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此前发布了对于北京大兴储能电站爆炸事故的分析报告:针对目前市面上的事故原因,小盒子综合了各国对于储能安全的改进建议,汇总出如下几条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的重要途径:
搭建储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可以做到实时检测,免拆解定点定位,提前预警,将预防做在消防前。改变思路,相比于传统的BMS管理系统,电芯“血液级”检测技术预测精度更高,更早发出安全预警时间,真正做到守护电站安全、长寿。目前已有公司通过电化学模型对电池关键参数精准分析,相当于对电芯进行深度的“血液级”检测,不仅仅分析电压、温度、内阻等参数,更可以通过深入电芯的数据分析,在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手段研究电池安全性机理。3、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完善储能电站安全标准体系如今,制定标准、规范市场正成为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逐渐成为储能发展之路上的重要推动力,也更具可信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储能事故隐患,需制定故障应急预案和消防处置措施,做到检测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全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来源储能盒子